“北人未识黄梅雨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北人未识黄梅雨”出自宋代项安世的《大旱小雨》。
“北人未识黄梅雨”全诗
《大旱小雨》
宋代 项安世
白水莲天九泽浑,平田五月献龟纹。
北人未识黄梅雨,千里争占赤土云。
《大旱小雨》项安世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大旱小雨》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中文译文:
白水莲天九泽浑,
平田五月献龟纹。
北人未识黄梅雨,
千里争占赤土云。
诗意:
这首诗描绘了旱灾与小雨之间的反差,以及北方的农民在严重旱情中渴望雨水的情景。诗人通过对白水莲、天、九泽、平田、五月、龟纹、黄梅雨、千里和赤土云等形象的运用,展示了干旱与雨水之间的对比,抒发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和对干旱的痛苦。
赏析:
诗中的\"白水莲天九泽浑\"一句,表达了旱情严重,水源枯竭的局面。\"白水莲\"暗示了水源的稀缺,\"天九泽浑\"则揭示了天空中九天降雨的期盼。\"平田五月献龟纹\"一句,描述了农田在五月时期龟裂的纹路,象征着干旱带来的严重影响。\"北人未识黄梅雨\"这句表达了北方人对黄梅雨的渴望,暗示北方未曾享受到那样的雨水。\"千里争占赤土云\"一句,描绘了人们为争夺一片片有限的赤土云而奋斗的情景,反映了人们对生存资源的渴望和努力。
整首诗词通过形象生动、贴切的描写,传达了干旱与雨水之间的矛盾,表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,并表达了对旱灾所带来的痛苦的抱怨。同时,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呈现了干旱与旱灾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,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。整首诗抒发了对雨水的期盼和对灾害的哀叹,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