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工留薪期如何认定
停工留薪期的认定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规定:
1. 确定停工留薪期期限 :
一般情况下,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。
停工留薪期期限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情诊断意见确定。
对于多处伤害或不同组织器官受伤的情况,以伤害部位对应的最长停工留薪期确定。
如果伤害部位和程度未列入《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》,则一般不超过6个月。
工伤复发的情况下,停工留薪期应重新计算,而不是累计计算。
2. 延长停工留薪期 :
如果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,停工留薪期可以适当延长,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。
延长停工留薪期需要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。
3. 法律依据 :
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三十三条规定了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应享受的待遇,即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,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。
4. 停工留薪期管理 :
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伤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,参照当地发布的《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》或相关管理办法来确定停工留薪期。
停工留薪期应连续计算,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未出之前,用人单位不得与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。
5.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:
对于处于昏迷状态或因工伤持续接受治疗的职工,如有必要,法院可能会判决延长停工留薪期。
以上步骤和规定为停工留薪期的认定提供了基本框架,具体实施时还需参照当地的具体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停工留薪期如何申请工伤认定?
停工留薪期上班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?
停工留薪期如何确定具体时长?